医有上工、中工、下工。
【原文】
医有上工[1]、中工、下工。上工者,良工;中工者,庸工;下工者,谬工。盖谓庸工之不若良工,谬工之不若庸工也。以理言之,岂止不若良工哉?并不若谬工耳。谬工之杀人,杀人而见其迹[2]者也,见其迹则人所易知而易远,其为天下之害少;庸工之杀人,杀人而不见其迹者也,不见其迹,则人所易忽而易近,其为天下之害多。譬犹暴君为不善,其亡虽速,而天下之害不甚深;庸君未必能为大不善,而天下之元气,阴受其贼[3]而不知,其亡虽缓,而为害于天下,不既深乎?呜呼!庸君误天下,庸医误病人,一理也。
【来源】
选自裴一中《裴子言医》卷二。
【注解】
[1]工:在古代士、农、工、商的“四民”中,医属于工一类,又称“医工”。
[2]迹:形迹、痕迹的意思。
[3]贼:祸害的意思。
【语译】
医工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上工是优良之工,中工是凡庸之工,下工是错谬之工。一般说来,凡庸之工不如优良之工,错谬之工不如凡庸之工。但是按照道理来说,凡庸之工岂止不如优良之工呢?他连错谬之工都不如!错谬之工因医术不精而杀人,他杀人的作为痕迹很明显,踪迹显现出来,人们就容易知晓,容易疏远之,他对天下的危害就相对较少。凡庸之工杀人不显现痕迹,正是因为不显现痕迹,人们容易忽视,容易接近,他对天下的危害反而较多。譬如一个暴君胡作非为,他的覆亡就很
快,对天下的危害不是很深。一个凡庸的君主未必能干出什么大不善的事情,但在不知不觉间,天下的元气却在不断地被他所祸害,他的覆亡虽然很缓慢,但对天下的危害却更深了。唉!庸君耽误天下,庸医耽误病人,其实是一个道理。
【阐释】
这段文字深刻剖析了医家“中工”的危害,凸显了庸医害人最甚。
古代“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医生属于“工”之列,故称医工。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工”“中工”“下工”的划分。裴一中的理解是,上工是优良的医工,中工是平庸的医工,下工是错谬的医工。如以上、中、下相比较,似乎是错谬之下工不如平庸之中工,而平庸之中工不如优良之上工。但是,如果细究其中的道理,则平庸之中工不仅不如优良之上工,甚至还不如错谬之下工。裴一中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这是因为错谬之下工因治疗失误而导致患者死亡,其行迹明显,容易被人察觉。人们发现了下工的失误,警觉到下工医术的错谬并敬而远之,如此他能造成的危害反而容易得到控制。但是平庸之中工,因其医术平庸,治疗效果不显著甚至完全没有效果,导致病人病情日益沉重,一步步走向死亡,人们往往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容易忽视他所造成的危害而继续信任他。正是因为如此,平
庸之中工总是在不停地医治病人,而他们所造成的危害也远远多于错谬之下工。
在古人的观念中,医道通治道,因此裴一中还以君主治理国家做类比。一个暴君胡作非为,很快就会败亡,因而对天下百姓的危害可能还不是那么深。例如,西汉的昌邑王即位以后就开始胡作非为,很快就被废为海昏侯,换上了令西汉中兴的汉宣帝。但是一个平庸的君主治理天下,不一定做出令人震惊的大奸大恶之事,其平庸的统治很可能会长时间地蚕食戕害天下之元气,平庸之君主所造成的危害当时不显,但这种遗患却是历久弥深的。明代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在他治下,明代也走向了不可逆转的下坡路。人们到天下将亡的时候,才会发现庸主统治出现的问题已积重难返。
因此,裴一中指出“庸君误天下”和“庸医误病人”,道理是一样的。医家固然应当避免出现错谬,但更应警惕的是成为并安于平庸之“中工”。
工作 QQ:379164472
电子邮箱:office@guoshi.ac.cn
办公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西安中路62号
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