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攻坚克难和长足发展的血脉
所属栏目:掌门论道 文章来源:蜀山夙道派  发布时间:2021-10-13

文/龙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价值源泉,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有中华文明在五千年传承中连绵不绝,基本保持了国家的统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本精神、家国情怀、风雅精神、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涵很好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生长生化、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正如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十三五”时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强调成文: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典籍《说苑·指武》和其后的《补亡诗·由仪》,不论是“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还是“文化内辑,武功外悠”,都说明“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与人文指向,用文德教化于人,以文化人。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文化成”是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显然与西方“文化”的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再引申到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偏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于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而成的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特征的主流文化。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内涵和中华民族鲜明的特色。在“以天地为界、以人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将人与天地贯通,教化人们始终应有敬畏之心,遵天理、行人道,通过德、礼、法、道构建合乎天地之道的人间秩序。一如宋《横渠语录》中所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中华民族广阔胸怀、伟大抱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包容和谐、厚德载物、朝气蓬勃,儒道法等传统文化的合流,不断发生生长转化,形成了多元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与邻为善、协和万邦等更加宏大的文化内涵,也形成了今天治国理政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夯实了思想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源泉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个体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普遍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下,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相互依托有了根基和方向,个体有了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坚实基础。

在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层面的不断地强调和调整,诸如“诚实守信、仁心宅厚、忠孝节义、克己复礼、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情怀和人格也开始回归,通过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当代的先进文化思想,文化自信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基础。

从《礼记·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仁义礼智信”等人之常情、常行以及“和合文化”的和谐共处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滋养和当代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正确,成绩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跃进步。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世界为之震惊,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走过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均取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文化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正大力回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与文化共存无时不在。国际化时代,国家的实力已不只是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文化作为软实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走向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从投江自尽的屈原,到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的文天祥;从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到焚烧鸦片的林则徐;从血荐轩辕的谭嗣同,到愤然蹈海的陈天华等;华夏子孙们秉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伟大民族精神,热爱祖国、威武不屈、舍生取义,不断学习,不断创造,谱写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壮丽诗篇,成为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滋养。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的评价:“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将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的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的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当今世界的绝对要求”。

中国的和谐文化、和谐理念与西方的霸权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华文化主张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没有侵略性和排他性,这是世界发展所需要的。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兼容并蓄、以人为本、天下为公、开放变革”和“仁、德、礼、法、化、和”,可以很好地、辩证地适应复杂变化的世界环境和文化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共同发展,倡导和践行国际社会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为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给出了“中国答案”。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共生关系中蕴藏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时会被利益国所打破。中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以德为邻”的立场,在争取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承担自身的国际责任,成为了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